首页 >> >> 焦点图 >> 正文
从“老工厂”到“未来工厂”!解锁河南制造的“数智 Buff”
  • 工联网
  • 2025年7月30日 10:41

工联网消息(IItime)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也是我国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举措。从国家层面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到《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到《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再到《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方案的出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明确方向。截至目前,我国已建设超过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成功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在这股浪潮中,河南的企业也积极投身其中,近日,工信智媒体记者来到河南利源、孟电水泥、思念食品三家企业,一探他们在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的助力下,是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

多项全国首创!利源集团“5G+智慧工厂”填补焦化行业技术空白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的河南利源集团,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在河南企业100强、河南制造业企业100强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并且成功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河南利源集团办公室宣传干事宋冰鑫对记者讲道,近年来,利源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围绕绿色低碳转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升级。2020年起,利源集团与中国移动、华为公司、赛意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合作打造煤化工全产业链、全流程、“5G+智慧工厂”,总投资高达1.8亿元。该项目充分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巡检、鹰眼追踪5G-A等新一代通信技术,来助力企业实现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跨越。

目前该项目已经建设成了覆盖生产、设备、能源、环保质量、安全应急等各个环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真正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例如,通过5G专网,将现场设备运行数据毫秒级同步至虚拟模型,基于动作和数据的联动,实现作业的一体化展示和交互,一眼看穿,快速定位故障告警。结合5G算法,自动优化炼焦温度和湿度等参数,保证出焦品质。单炉作业周期缩短10%,焦炭成熟均匀性提升15%。宋冰鑫说道,“该项目已经获得了第五届工信部“绽放杯”全国能源专题赛一等奖,是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制造 绿色工厂’,获得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认颁发的‘全国焦化行业示范企业’的称号。”

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安阳分公司政企客户部解决方案经理李民琛指出,河南利源集团的“5G+智慧工厂”项目是传统焦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实现了企业全流程生产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该项目建成填补了国内焦化行业空白,开发了全国首个“5G五车联锁系统”、“5G焦炉数字孪生系统”“知识管理助手大模型”等多项创新应用。据其介绍,5G五车联锁系统,主要包括装煤车、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电机车,每车高8米,最重达到600吨,每次出焦33吨。在传统焦化生产中,五大机车协同作业依赖人工调度,需要15人操作对焦作业,推焦效率较低且推焦作业精准度不高,作业危险系数很高,高达几千度的红焦一旦落地有可能会出现人员伤亡。而在利源集团,通过中国移动的“5G+北斗的精准定位”和5G专网快速传输实现了自动化,将机车定位误差缩小至10毫米,将通信时延压缩至35毫秒,生产效能提升5%,产能提升50万吨。

在5G智慧调度中心,我们看到一名工作人员正在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新入职的员工出入职考试试题。中国移动上海产业院产业数智化产品部产品经理(中国移动河南公司信息服务能力中心总经理助理)陈旭详细谈到,这是一款深度挖掘数据要素而打造的一款知识管家的产品,该系统是一个基于LLM大语言模型的知识库问答系统,可以做自动数据预处理。还可以有效解决数据繁杂、不便于查找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便于操作人员了解到整个生产车间的现状,以及系统操作的相关指导手册;同时也可以为新员工入职提供相应的考试试题。

5G赋能无人化变革 孟电水泥智慧矿山书写矿业绿色智能新答卷

在到达河南孟电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孟电水泥”)之前,记者一直以为矿山只能是一片光秃秃的山,看到孟电水泥的矿山,“哇哦”原来矿山也可以是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区。现在,“智能工厂”与“绿色矿山”已成为其崭新的名片,孟电水泥处处洋溢着科技的气息。

在与孟电水泥工作人员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水泥矿山行业普遍面临严峻挑战:作业环境风险高、条件艰苦导致招工困难与员工老龄化加剧,同时市场波动与成本压力持续增大。孟电水泥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与中国移动积极合作,对传统矿山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化矿山,通过科技赋能破解发展难题。

因此,孟电水泥投资1000余万元,成功构建了以“一中心、三平台、N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矿山体系。该项目深度融合了北斗高精度定位、三维数字孪生(高精度地图)、无人机智能巡检、智能精准爆破、新能源无人驾驶矿卡等前沿技术,实现了矿山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安全监测等关键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无人化作业。

孟电水泥工作人员介绍道,孟电水泥智慧矿山的数字化平台上矿区的开采情况、矿产储量、地形地貌等核心要素被精准复刻。在这个数字镜像中,从边坡监测设备、运输车辆、挖机钻孔设备的实时位置信息,到人员定位数据,都能通过中控平台直观呈现。平台整合了多元监测系统,构建起全方位的矿区感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采面道路、作业场所的无死角覆盖;环境监测模块实时回传PM、温湿度、噪音等环境数据;边坡监测系统动态追踪边坡位移量与稳定状态;雨量检测、防火系统、隐患排查等功能则形成了立体化的安全防控体系。尤其在爆破作业中,系统对震动幅度、振幅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确保了爆破作业严格符合安全生产标准。

在智能化升级中,孟电水泥重点部署了无人化作业系统,通过5G技术的低时延特性,实现了矿山生产流程的革命性变革。据了解,矿区部署的3个固定5G基站及补盲小基站,实现了矿区全域信号覆盖,信号时延最低可达3-4毫秒,即使在复杂地形区域也能保持20毫秒以内的稳定传输。

新乡移动政企部相关领导指出,目前矿区已投入两台无人矿卡和一台远程操控挖机,配合无人机巡检系统,构建起“地面无人运输+远程精准作业+空中智能巡检”的立体无人作业体系。无人驾驶矿卡实现单车平均运行速度提升至30km/h,有效作业时长由8小时大幅延长至12小时,运输效率显著提高。无人机巡检系统通过自动化机场部署,可按预设线路完成开采面巡查、人员安全监测、防火巡检等任务,将原本两小时的人工巡检时间压缩至20分钟,同时消除了人工巡检的盲区与安全隐患。

该项目投产后,人力成本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实现双丰收。数据显示,项目投运后,相关生产环节作业人员减少20%以上,年节约人工成本约500万元。项目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1600万元/年。尤为重要的是,项目实现了相关作业环节人员“零伤亡”的重大安全目标。作为河南省内开创性的智慧矿山项目,孟电水泥的实践为矿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该项目已斩获多项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移动联合孟电已规划在矿区布局5G-A技术,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为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应用奠定基础。

用科技守护美味,思念食品引领食品行业新质生产力实践

“美味,怎能不思念”。作为成立于1997年的国内大型专业速冻食品生产企业之一,思念食品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食品品牌之一。目前,思念食品拥有员工一万多人,年生产能力超过90万吨。

然而,随着消费市场对食品品质、生产效率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生产模式面临着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思念食品在智能化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借助中国移动的技术支持,思念食品围绕园区管理、智慧工厂等多个环节,大力推进“5G+数智化工厂”项目建设。

在供应链的上游协同环节,思念食品将重点放在了软件层面的打通上。通过实现需求端与上游供应商的计划排产链接,确保了原料供应与生产计划的精准匹配。据思念食品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原料抵达思念食品园区后,5G技术便开始大显身手。智慧园区的搭建从车辆预约环节便启动了数字化管理,车辆到达后的进场排队、闸机通行、倒车进场等一系列流程,在“5G+北斗导航”的支撑下实现了高效协同与无缝衔接。车辆完成从仓库到车间的配送这不仅简化了车辆入园流程,还能根据园区车位情况进行智能调度,极大地提升了园区运转效率。

原料验收与进仓环节,由室外AGV无人转运车辆完成从仓库到车间的配送。在生产现场,5G网络为各方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思念食品还引入了通过UE码,通过UE码,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都能被实时采集,为产品质量的全程追溯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依托设备大数据等,实现原料加工、生产包装、仓储物流全流程追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5G技术的应用为思念食品在生产效率提升和质量保障方面带来了显著改变。思念食品上研院河南团队解方经理刘浩指出,通过5G+工业网关实时分析设备状态,优化生产节拍与资源配置,设备综合利用率提高至95%,生产协同效率提升30%。此外,减少人工巡检及设备维护频次,能源消耗精准管控,综合成本得以降低。

当前,思念食品正与中国移动共同规划二期厂房数字工厂的建设。思念食品相关负责人直言,一家企业,尤其是制造型的企业,如果没有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支持的话,想在未来竞争中,尤其是在同行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是很难的。作为数字食品行业新质生产力落地的代表性企业,思念食品将持续以5G智慧化升级为重要契机,不断夯实思念食品品牌的平台综合实力。“这一实践不仅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更是对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积极响应与深入落实。我们坚信,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革新,不仅能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能引领食品行业向智能化、规范化、高品质化方向进阶,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思念食品从2024年开始与中国移动深度合作。目前,在郑州生产基地实现智能化全覆盖,接下来将把“郑州模版”复制到四川、广州、湖州等其它生产基地。

思念食品正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翅膀,飞越食品安全与创新的高峰。“匠心手作·老面鲜肉小笼包”系列便是这一征程的结晶——“鲜肉六小时冷链直达” 锁住极致新鲜,产品数字码让每一口都安心可溯。思念用技术创新精心打磨产品体验,让标准化的匠心手作也饱含温暖的“人间烟火气”,率先引领速冻食品迈入追求“鲜、快、透”的崭新时代。

从焦炉车间的数字孪生模型到矿山的无人运输车队,从速冻食品的全链路追溯到AI知识管家的智能赋能,河南制造的数字化转型浪潮正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面开花”。正如三家企业的实践所展现的,当传统工厂插上5G的翅膀、装上智能的“大脑”,不仅能破解招工难、效率低、风险高的行业痛点,更能在质量提升、成本优化、安全保障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相信未来,在中国移动等科技力量的持续赋能下,更多河南企业将循着数字化转型的足迹,加速向“智造”的跨越,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河南动能”。

编 辑:甄清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