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头条 >> 正文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发展迎来关键时间节点
  • 工联网
  • 2023年6月30日 16:58

工联网消息(IItime) 6月29日,2023中国移动6G协同创新论坛举办,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王晓云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王晓云表示,当前6G迎来关键时间节点,ITU明确6G愿景与指标体系,工信部发布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率先在全球将6GHz频段划分用于5G/6G系统,6G研发进入加速期。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5G技术而言,6G技术无论是研究启动或是框架确定,其时间节点均大大提前。以十年为周期,6G技术研究启动相较5G技术提前5年,6G框架及建议书确定时间提前2年,6G频率规划提前4年。在王晓云看来,这一方面说明业界愈发重视6G技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6G的技术演进相较5G越来越复杂。

近日,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5D工作组(ITU-R WP5D)第44次会议上,国际电联如期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简称《建议书》)。《建议书》中明确提出6G六大场景,分别为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王晓云认为,这些场景涵盖“覆盖全域化、性能沉浸化、要素融合化、网络平台化”等特征,将实现移动通信向移动信息服务的重大转变。其中,网络平台化是基座,聚合相关业务能力,实现供需动态匹配,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移动信息服务。

然而,6G技术创新面临“三重挑战”。一是6G技术需要原创技术突破,随着容量逼近香农极限、摩尔定律接近极限、场景更极致更多样,原创技术亟待突破。二是6G技术需要融合技术创新,包括AI与通信、感知与通信的融合。三是6G技术需要网络拓展持续创新,所有挑战都需要网络基座予以承载,因此网络也面临着覆盖、可持续性、互操作、定位能力拓展创新的挑战。

“中国移动勇担重任,在3G到5G跨越式发展基础上,实现6G持续引领创新。发挥网的优势,强化总体技术布局、原创技术攻关、推进网络商用落地。”王晓云表示。

据介绍,中国移动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强化关键技术系统性创新,打造6G科学实验装置,形成“3+10+1”的6G技术体系布局。其中“3”指3个技术领域,“10”指10个技术方向,“1”指1套科学装置。

同时,中国移动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课题10项,贯通从理论、技术到样机创新全链条,提出一批原创技术,联合高校发布业界领先的6G技术样机10余项。

新型网络架构是6G系统顶层设计的重要基础,面向6G网络覆盖全域化、性能沉浸化、要素融合化、网络平台化的发展趋势,前瞻性设计一套基础网络架构、满足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需求至关重要。中国移动在业界首次系统化“三体四层五面”6G网络架构设计,并获得院士专家高度评价。具体来看,三体为网络本体、管理编排体、数字孪生体;四层为开放使能层、服务化功能层、连接与路由层、通信与算力层;五面为控制面、用户面、数据面、计算面、安全面。

此外,中国移动针对6G全服务化、分布式自治网络、数字孪生网络以及内生确定性网络,已经形成一系列技术研究成果。针对6G频段更多、更高及非蜂窝组网技术趋势,设计全频段协同自适应组网架构,实现新频段即插即用,提出空口校准等技术,提升无蜂窝多点协作效率;联合载体合作伙伴攻关研制系列6G原型样机,对关键技术进行可行性验证,加速6G候选技术评估和技术路径研判;加快打造6G科学装置并取得积极进展,研发6G系统级、链路级仿真评估平台,支持通感一体、空口AI等关键技术仿真评估,为技术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王晓云表示,作为国家创新的主力军、国内外标准组织的排头兵、原创技术的先行者、学术交流的生力军,中国移动将积极融入6G国家创新大局,引领6G创新发展。

编 辑:刘艳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