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数字化浪潮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命题。这不仅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更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在2月26日举办的“2025移动转售产业生态发展大会”上,中国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联通(江西)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院长包康俊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展开,深入探讨其机遇挑战、方法路径,以及中国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其中的服务举措与实践成果。
国家大力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起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包康俊指出,江西省积极行动,实施重点产业链现代化“1269”行动计划,密集出台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为本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包康俊分析称,目前江西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大部分处于L1~L3阶段,占比达到70%左右,普遍偏低。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企业的一个可选项,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在转型原则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遵循规划、集成、共享、安全四项原则。
具体来看,首先,战略管理要重视规划性。多个信息系统功能重复建设项目互不兼容,导致数据无法共享,价值难以呈现。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软硬件投入、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架构调整、数字化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应考虑到未来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性规划。
其次,企业数字化转型要重视数据集成性。数字化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数据给予有效支撑,而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分散在各个系统,缺乏体系化的整体分析。未来,应基于统一的平台完成数据治理工作,消除数据格式乱、分布散、互通难的问题,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
再次,组织管理要重视知识共享性。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数字化显性表达与共享复用是沉淀知识资产、消除人才流失风险的关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加速知识积累、沉淀、分享、流转、增值。
最后,风险管理要重视信息安全性。保护关键数字资产免受外部威胁,提升业务运营稳健性,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但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与实际执行不到位。随着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数据泄露和网络安全风险倍增,应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保障组织稳定运行。
谈及转型路径,包康俊指出,产品数字化转型需突破意识、技术两大关口,引导企业树立自主研发意识,持续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同时,要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质量、成本、交期三方面风险。质量方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产品的质量全流程追溯和在线检测;成本方面,优化供应链、提升生产精益化,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交期方面,加强采购、仓储、生产、销售各环节数据集成共享,保证生产稳定性,提升客户满意度。
包康俊指出,在转型方法上,应从摸清家底入手,深入调研评估,明确转型路径。然后,基于生产要素和场景需要,从核心生产环节着手;围绕生产流程,从生产执行过程切入,如通过计划排产、工序转移、生产报工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浪费等。同时,还要从企业效益出发,打通供应链、销售链,实现供应链协同和产销对接。
中国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作为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一分子,在能力沉淀与成果输出方面,展现央企担当,目前已建成近百个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拥有多项全省第一。同时,还构建“1+4+M+N”多元融合产品能力体系:以“一站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平台”为能力基座和载体,打造“产品库、解决方案库、标杆案例库、政策解读库”四大核心能力,面向M个产业、N个场景,形成供给侧资源矩阵,全方位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实践成果上,江西联通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助力多个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建立全省首个陶瓷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标识解析,推动陶瓷产业数字化升级;建设南昌市“智慧小蓝”经济运行系统,提升区域经济运行管理效率;助力江西广雅食品实现全量设备管理、欧阳照明实现订单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等。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变革。包康俊称,江西联通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将全力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