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简称《方案》),这是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再次启动实施后发布的第三份方案。《方案》提出主要目标: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提出的目标,是科学合理和能够实现的。此次政策措施突出一个“实”字,《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提出了15个方面工作举措和3个方面保障措施,其中包含的细化措施有60余项。
“从对汽车产业影响看,《方案》的出台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案》提出的目标充分体现了“量稳质升”的导向。
魏琪嘉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的目标,本质上是对行业“提质增效”的硬性约束,通过推动汽车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和数字化系统,实现智能化升级,突破生产效率瓶颈、挖掘产品价值空间。同时,新能源汽车20%的增速目标将倒逼生产资源重新配置,推动整车厂改造现有产线,优化供应链协同,确保电池、芯片等关键部件供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记者注意到,着力扩大国内消费位列《方案》提出的工作举措第一项,并给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具体包括: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提升乡村居民用车电动化水平;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落实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逐步实现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等。
对于优化汽车限购政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和汽车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交通和环境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汽车消费财税激励政策面临阶段性调整(如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年底将调整)的情况下,可择机取消汽车限购和大规模限行政策。他建议,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综合性替代措施,实现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从汽车消费趋势看,魏琪嘉认为,《方案》给出的优化基础,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能的思路举措明确。
“为加快补齐县乡地区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短板,激活县域、乡村新能源汽车消费新潜力,《方案》提出深入开展县乡地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魏琪嘉表示。
同时《方案》还力求深化改革,解决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后顾之忧。“当前,投保难、保费贵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重要问题。《方案》提出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目的是从源头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魏琪嘉说。
另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工作思路“新”。该负责人表示,《方案》在着力扩大需求的同时,注重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并提出以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以标准升级引领产品质量提升、加快汽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工作举措。
《方案》还提出推进汽车准入管理改革、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等改革举措,以及进一步规范产业竞争秩序的若干举措,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