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产业 >> 正文
中国信通院:我国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特征及建议
  • 中国信通院CAICT
  • 2022年1月25日 08:46

一、汽车行业数字化发展背景

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基石进一步筑牢,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G20大阪峰会的数字经济特别会议上强调“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我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9月,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要求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拉开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幕。2020年11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加速了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化转型成为驱动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制造业的重要门类,在扩大内需、增加税收、活跃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汽车生产国和新车市场榜首,汽车年产销占全球市场近三分之一,汽车消费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汽车产业作为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面临着较高的碳减排压力。把握新形势,立足新阶段,塑造新格局,数字化转型是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汽车行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数字技术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应用程度相对其他行业较为领先,如物联网、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应用比例远超其他制造业,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起步较晚,整体数字化进程落后。

汽车行业是典型的大型离散行业,具有供应链高度分散、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结构精密等特征,当前发展存在研发设计周期长、供应链管理低效、下游需求数据碎片化、无法满足服务要求高端化等诸多行业痛点。同时汽车消费者数字消费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需要产品研发、生产、采购、售后服务等业务流程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关联交互,设计端、生产端、供应链端、销售端、售后服务端的数据横向集成困难。

三、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数字化转型浪潮驱动汽车行业生产和商业模式朝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巨变,产业链更具协同性、开放性、共享性。汽车企业逐渐超越单一技术创新视角,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多种数字技术集群式创新突破,不断渗透到汽车行业的各个环节,与产业链全链深度融合,催生全新的共享开放汽车产业生态。

汽车行业面临从驱动动力、控制方式、产品形态到运行管理的全方位颠覆性变革,通过推动知识、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带动汽车产业数字化的不同市场主体围绕消费者的生产生活需求,进行有效开发和应用,多方主体发挥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在价值共创的过程中解决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实现汽车革命、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协同创新绿色发展。

四、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特征

发展痛点拉动,数字消费倒逼,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方面均有实践探索,具体特征如下:

(一)产业数字化

现阶段,汽车行业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发展有长足进步,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研发数字化。研发数字化推动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主要体现在研发工具升级、底层设施完善、研发方式协同三大方面。当前车企不断升级CAD、CAE、CAM、逆向设计系统等开发工具,并加强底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仿真技术深度应用催生的算力需求暴增。同时,探索搭建行业生态协同研发平台,以众创、众包、众筹、众测等方式,推进跨团队、跨价值链、跨生态协同研发。

生产数字化。生产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打通汽车生产制造全流程,确保制造环节可控可追溯,提升生产线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汽车生产制造正经历自动化、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AGV等数字装备应用率进一步提升,生产执行系统(MES)迭代升级助力生产制造智能决策更加精准,数字孪生仿真工厂应用孪生技术提前模拟一切生产可能性,解决生产不确定性问题。

营销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助力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实现用户细分和流量激活,精准触达用户,提高营销效率。数字营销平台和汽车新零售体系成为营销数字化的两大战略抓手,一方面,车企围绕汽车消费全生命周期建立和完善全域触点、全域ID、全域智能的数字营销平台;另一方面,越来越多车企推出新零售品牌和众多APP,开设品牌体验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全新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

服务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方式在汽车使用和流通环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感知,增加用户粘性,使车企与用户成为长期伙伴关系。车企“以用户为中心”搭建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管家式服务,围绕“看车—选车—买车—用车”,深化用户运营体系建设。购车数字化、车险数字化、维保数字化、停车数字化,以及车内生活数字化等各方面服务数字化不断推进。

(二)数字产业化

现阶段,汽车行业在智能化产品攻关、智能网联布局、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进一步探索,处于战略布局阶段。

智能化产品攻关。汽车行业内外协同,持续增强智能网关、座舱电子、座舱内饰等汽车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成立独立子公司及专业研发部门,长期深耕芯片、智能软件等技术,面向自有汽车品牌开发应用自研智能化产品。积极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展合作,依托互联网科技公司数字技术优势,攻克智能化产品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布局。持续深化车联网战略布局。一方面,聚焦智能技术、智能生态、智能交通等领域,围绕高性能传感器、域控制器、计算平台、自动驾驶系统、高精度地图等重点产品布局全产业链。另一方面,传统整机厂商向智能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开发城市级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移动出行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等。

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汽车行业抢抓新基建及电动汽车带来的政策机遇窗口期,加快充电桩建设和相关产业布局。与第三方充电平台合作是车企进军充电桩市场的主要方式,依托第三方充电平台领先的充电软硬件配套设施,拓展充电服务触角。部分车企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自建自营超级充电站打造品牌充电服务体系。另外,车企也积极自研或合作研发汽车电力、充电相关技术,推动充电技术更好适应车端需求。

(三)数据价值化

现阶段,汽车行业在数据服务、数据治理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数据服务价值化。汽车行业智能软硬件设施迭代升级,相关数据呈指数级增长。车企一方面立足部门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挖掘数据在优化工艺流程、识别设备缺陷、分析用户行为等方面的价值;另一方面立足于更好的服务用户,不断拓展道路救援、被盗车辆找回、预测性诊断分析等汽车后服务市场,创新增值服务。

数据治理制度化。数据价值被深入挖掘,数据安全风险持续上升,车企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并积极推动数据治理制度化,以期更好发挥数据价值。企业内部建立业务驱动的数据治理架构、数据管理组织和管理体系,设立内部的数据治理部,制订统一数据标准,形成数据流通相关流程及数据安全事故处理制度等。

五、推动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议

汽车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整体谋划、地方重点推动、企业持续投入,共同促进行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国家应加强顶层谋划,破除行业数字化转型共性、关键壁垒。建议国家加快制定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与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核心技术、核心环节、核心产品的研发创新。加快推动车联网、自动安全及辅助驾驶等相关方面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制定。加快制定汽车行业工业资源数据、通信协议、系统接口、业务架构、系统架构等标准规范,支撑车企内外部数据资源共享整合。强化全国在高端工业软件、仿真软件、高端数控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资源合作,推进数字化技术联合攻关突破,赋能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

地方政府应强化政策支持、平台服务、示范引导、人才培养等。各地方应该结合本地优势与产业基础,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利用龙头企业技术、人才、设备、场地、信息等资源优势,推动搭建汽车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智能汽车和智能出行的示范运用,为未来智能汽车安全运行、交通管理应用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撑。实施具有“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特征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开展“智能车间”“数字工厂”“无人工厂”评优评级,在行业领域内形成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与项目。鼓励制造业企业、数字化企业与地方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联合培养相关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车企应制定持续性的数字化发展规划,有步骤分阶段数字化转型。车企应强化数字化顶层设计,制定全面的、系统的、持续的战略规划,做好顶层架构和路线图设计,明确转型目标与路径。积极参与搭建汽车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上下游企业,构建基于平台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供需信息、制造资源、创业创新资源的汇聚。龙头企业应发挥资本和人才优势,在智能化产品、智能网联技术、新基建等方面贡献更大力量,同时探索行业数字化生态协同发展路径。中小企业应积极围绕汽车全生命周期推动各流程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上云上平台”行动,拓展“以人为中心”后服务市场,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本文原刊载于《中国电信业》2021年第10期

编 辑:吕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