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观点 >> 正文
把握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交汇的新趋势
  • 学习时报
  • 2022年11月30日 13:22

工联网消息(IItime)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兴趣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接连涌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等,对消费升级产生一系列重要而持久的影响。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形成交汇,为现阶段我国消费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数字经济纵深发展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呈现三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是数据资源成为新的生产要素。随着数据挖掘、数据算法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与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不同,数据具有非稀缺性、非均质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互动融合中,能够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飞跃。

二是数字技术应用从需求端贯通到供给端。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从围绕海量个性化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捕捉以及场景营造,向上游的物流配送、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等环节加速渗透和延伸,支撑了“小单快反”等柔性生产模式快速发展,促进了商品品种增加、品质提升以及品牌打造,实现了对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更好满足,成为促进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有力抓手。

三是平台合规竞争成为共识和明确要求。近年来,我国网民增速持续放缓,2021年网民规模达到10.3亿人,网民人均每天上网时长4小时以上,网络购物、视频等领域的网民使用率超过80%。随着互联网渗透率接近饱和,平台企业逐步走向存量市场的竞争,而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的要求下,平台合规竞争成为必然。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交汇的新趋势

年轻群体引领沉浸式国潮消费。“90后”“00后”年轻人成长在物质生活日益宽裕和互联网快速普及的时代,更加注重从消费中获得精神情感的满足,同时也更加自信和开放,是最具创新活力的消费人群,也是近年来国潮消费的主力群体。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潮消费的内涵不断丰富,从最初的食品、服装、日用品等领域老字号品牌焕发生机,到手机、汽车等高科技领域孕育产生新品牌,再到近两年一些地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中通过数字技术将特色传统文化注入景观、演艺、餐饮、服饰、文化创意产品中,形成了全方位沉浸式的体验。年轻群体对国潮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追求个性和悦己,以兴趣为导向进行消费的特点突出。

低龄老年群体涉足数字经济成为常态。得益于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取得的初步成效,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特别是70岁以下低龄老人能够相对便捷地操作常用应用程序。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约1.2亿人,占网民总数的比重为11.5%,比2018年上升4.9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3.2%,比2018年提高21.3个百分点。同时,受疫情影响,很多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深刻改变,愿意尝试新的消费方式,已成为线上消费特别是网络购物的新力量。目前,老年人购买家用小型医疗器械占比高,日常食用的营养保健品和传统滋补品消费增长迅速。另外,网络视频对老年群体上网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据统计,有31.3%的网龄不足一年的老年人表示第一次上网是看短视频。

线上服务消费对总消费产生净增效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从有形商品转向更多的服务,服务消费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虽然受疫情的冲击,居民紧缩了消费开支,但数字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快了这一进程。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比上年增长17.8%,增速快于商品消费7.3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对比一些发达国家,同期法国居民服务消费占比上升0.3个百分点,日本、美国分别下降0.7、1.5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发展不是简单地将线下消费转移到线上,而是通过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的发展,大大拓宽了商户提供服务的半径,满足了消费者各个时段以及特定场景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消费潜力的释放,拓展了服务消费的增量空间。以美团为例,据测算,全国272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开通外卖配送服务后三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比开通前三年提高了13.8%。

网络直播内容边界大幅拓展。2021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突破7亿人,比上年增长14%。目前,网络直播的内容边界已从休闲娱乐、电商拓展到教育、旅游、文化艺术和公益环保等,成为疫情以来很多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能力和标配。网络直播作为兼具很强互动性和即时性的内容传播渠道,打破了线下渠道的时空限制,吸引了很多新受众,特别是消费者在与主播的实时互动中获得讲解、点评等额外服务,并根据主播内容的质量来决定打赏额度,获得了更加自主的消费体验。“播”与“赏”的有效互动,客观上也促进了优质内容的生产。以抖音为例,2021年该平台戏曲直播超过80万场,累计观看超过25亿人次,场均3200人次,每次直播相当于一场中型演出,戏曲主播收入比上年增长2.3倍。

农村居民消费相比于城市居民呈差异化追赶特征。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以及数字乡村的建设加快,有力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梯次升级。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0.2辆,虽然只相当于城镇居民2015年的水平,但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为103.5台,相当于城镇居民2020年的水平,同样实现了饱和。另外还要看到,农村居民的消费追赶也具有自身特性。例如,农村居民对于大容量冰箱、大屏幕电视的需求增长明显更快,在家电升级换代中更加看重商品的功能性。

数字经济赋能消费升级的着力点

提升多元化供给体系的适应性和创新力。加快推进数字化从需求端向供给端延伸,从单点突破向全链条扩散覆盖。鼓励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要素的深入挖掘和算法推荐技术的合理应用,帮助企业及时捕捉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消费新需求,降低产品测试成本。大力推广应用柔性化、智能化生产模式,弥补质量短板,突破标准瓶颈,融入国潮元素,提升产能灵活转换和快速响应能力,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和创造新需求,推动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积极搭建多样化对接机制,支持互联网平台加强对中小商户的线上运营、融资等服务。

加强消费相关基础设施系统化和智能化建设。以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投资模式,加快布局和建设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带动下游应用市场,融合部署交通、能源、市政等设施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场站与商业街区、旅游景点、文体场馆等消费空间的连通性,改造提升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商业基础设施。

完善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消费环境。支持开展各类特色消费节庆活动,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探索推行场景内跨业态消费积分互通互兑,促进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相互转化和带动。

增强相关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尽快推出“绿灯”投资案例,促进平台企业在规范中创新发展。进一步放宽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准入限制,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并证,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提升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搭建技术数据资源平台和面向更多行业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多元化创新应用场景。加大对消费品制造和消费性服务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的资金支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模式,促进专精特新发展。加大网络消费维权力度,探索建立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应用于互联网侵权案件的制度,健全小额诉讼救济机制。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