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近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发布2024年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名单,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张闻明”志愿者服务团队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这个以“张家港文明”谐音命名的品牌,用22年时光书写了从“一个人的善举”到“一座城的文明”的温暖传奇。
从“匿名”到“闻明”——一粒种子的萌芽
2003年的春天,一个关于坚守的故事打动了张家港移动团支部书记曹丽萍。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坪希望小学宋芳蓉老师,在海拔1800米的高寒山区,身兼数职坚守15年。深受感动的曹丽萍带领50名青年,将募集到的600元善款寄往山区,落款“张闻明”——这个取自“张家港文明”谐音的化名,就此播下了爱的种子。
“当时只是想匿名做件小事。”曹丽萍回忆道。但善意从不会孤独,从4月到8月,非典防护物资、药品、生活用品接连寄往山区。念念不忘的孩子们委托宋芳蓉校长给张家港市委书记写信:“我们想知道好心的‘张闻明’是叔叔还是阿姨”。《张家港日报》随即以头版头条刊发——《张闻明,远方的孩子想见您》,引发全城寻访爱心使者的热潮。
当媒体揭开“张闻明”的神秘面纱时,爱的涟漪已汇成浪潮:张家港日报社与张家港移动联合设立“张闻明”奖学金;爱心企业捐资50多万元建设升级三坪希望小学;当地小学生纷纷捐出零花钱……这场跨越千里的爱心接力,不仅缔造了张家港与五峰二十余年的深厚情谊,更让“张闻明”从一个人的化名,成长为一座城市的文明符号。正如曹丽萍所说:“我们种下一粒种子,收获的却是整片森林。”
2003年曹丽萍组织给三坪希望小学生寄送文具
从“团员”到“全员”——一棵大树的成长
2004年2月,“张闻明志愿者服务团队”正式成立。二十年来,团队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团队注册志愿者超200人,成为当地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
这支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担当:连续多年参加团市委“希望之光”助学工程,联合高校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为莘莘学子搭建成长平台;携手沙洲工学院开展爱心包裹捐赠,将温暖送达贵州沿河的孩子们。在应急抢险一线,他们更是冲锋在前——2016年盐城阜宁遭遇风雹灾害时,志愿者们昼夜兼程抢修基站;2024年又千里驰援海南,全力抢修“摩羯”台风造成的通信设施损毁。
从捐资助学到关爱留守儿童,从社区建设到文明交通劝导,从单一志愿服务到成立新市民爱心互助联盟,“张闻明”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如今,其内涵已延伸至党建、服务、业务发展全领域,形成了团员青年带头、技术骨干支撑、前后端联动的全员参与格局。“爱岗敬业讲奉献,人人争当张闻明”已成为企业内外的新风尚。
“闻明大讲堂”走进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
从“名声”到“名片”——一座城市的文明
二十余载春华秋实,“张闻明”与张家港这座全国唯一七度折桂“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城市同频共振,从企业志愿服务品牌成长为闪耀的城市文明名片。2022年,“张闻明”成功注册商标;2023年,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这一品牌进入体系化发展新阶段。
中国移动人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为精神内核,精心培育四大服务项目,让“张闻明”品牌绽放时代光彩。“闻明助学公益”守护成长希望。持续走进儿童福利院、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累计捐赠款物超500万元,“张闻明奖学金”如春风化雨,二十年来滋养2000余名寒门学子成长成才。“你好,张闻明”传递城市温度。31家“张闻明驿站”星罗棋布,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守候,“新市民爱心联盟”助力2万新市民找到归属,让“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现实。“闻明大讲堂”彰显科技担当。发挥通信人专业优势,深化“AI+”行动,积极组织开展反诈宣传、银龄课堂等科普活动,用科技之光照亮美好生活。“闻明服务进万家”深耕基层治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将便民“管家”服务送进社区、企业、学校,以实际行动诠释“心级服务”。
宣讲员在“张闻明”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中心介绍“张闻明”的由来
涓涓细流终成江海,静水深流润物无声。二十二载光阴里,“张闻明”精神已深深镌刻在移动人的基因中,从企业志愿服务品牌成长为张家港市闪亮的文明名片,成为连接企业与城市的“精神纽带”。这份温暖力量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两度入选“中国移动优秀企业社会责任长青实践案例”,团队50余人次荣获各级表彰。
回望2003年,那个寄往深山的爱心包裹,如今已孕育出30万“张闻明”志愿者的磅礴力量。从张家港移动的方寸之地,到辐射全国的文明共建网络——这段跨越二十二年的温暖旅程,生动诠释了“闻明”二字的真谛:当平凡善举被看见、被呵护、被传递,当整座城市都成为培育文明的沃土,“人人都是张闻明”便从口号升华为一座城的精神自觉。
廿二芳华正青春,文明薪火永相传。站在新起点上,中国移动和“张闻明”将继续书写新的文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