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 >> 正文
新型工业化 | 《2025年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方案》印发,筑牢工业网络安全防线
  • 工联网
  • 2025年7月7日 17:36

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当下,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先进模式不断革新工业生产方式,为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随着工业领域网络化、智能化程度的加深,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成为制约新型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2025年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分类分级管理、贯标达标试点、车联网平台备案等八项核心任务,以期构建“预测-防御-响应”的全链条防护体系。

我国作为工业大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其核心产业规模在2024年达到1.5万亿,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应用领域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但与此同时,网络攻击手段不断翻新,勒索软件、供应链攻击、挖矿攻击等新型威胁层出不穷,工业网络安全防御难度持续攀升。

此前,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2021年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2021版)》系统梳理了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的安全标准框架,2023年的《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工业数据分类分级、出境安全管理等关键问题。而本次《行动方案》的出台,是在已有政策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从“搭框架”迈向“填细节、强执行”,体现了国家对工业网络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应对策略的日益完善。

《行动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建立完善工业领域网络安全防护重点企业清单,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面向不少于800家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安全贯标达标试点,更新不少于100个车联网服务平台的定级备案,有效提高重点企业综合防护水平;深化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评估,探索开展工业控制产品安全检测认证;推动各地方宣贯工作覆盖属地不少于20%的规上工业企业,切实增强工业领域网络安全意识和保障能力,以高水平网络安全护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赋能模式是本次《行动方案》一大亮点。面向重点产业链企业,支持专业机构开展安全诊断、风险监测、漏洞修复、通报处置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全面掌握安全现状,提升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形成风险防范闭环。同时,鼓励支撑服务单位开展诊断评估、赛事活动、人才培养等多样化服务,打造网络安全保险服务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与支持。此外,组织全国范围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政策标准宣贯,地方主管部门需开展省级工业领域网络安全专题宣贯活动,扩大宣贯范围,切实提升企业网络安全意识与能力,为专项行动的有效实施提供政策指引和保障。

《行动方案》的实施将促使工业网络安全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各项任务的推进,对工业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从安全检测认证、风险评估到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等各个环节,都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同时,行业标准与规范的不断完善,将为企业开展业务提供更明确的指导,有助于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加速工业网络安全行业的成熟与发展。

对于广大工业企业而言,《行动方案》是一份极具指导意义的行动指南。要求企业开展网络安全贯标达标试点、落实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等任务,将促使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企业将加大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从设备采购、系统建设到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025年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方案》的印发,是我国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将构建起坚实的工业网络安全防线,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稳步迈进,助力我国工业领域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