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12月27日,2024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暨第二届“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预热)在北京召开,举行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中国科学院郑志明院士出席,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唐超、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汪剑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冠宇,以及来自政产学研用各界5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谢少锋在致辞中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智能产业、壮大智能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人工智能+制造”为主线,以标准为抓手,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高水平赋能应用。一是持续夯实发展底座,推动算力、算法、数据创新。二是推进“人工智能+制造”,打造“十大行业、百大场景、千家标杆”,促进深度融合应用。三是强化标准引领,加快关键标准研制、应用和国际化。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产业发展与治理实践交流。
郑志明为会议作了《复杂系统与人工智能》专题报告,围绕“人工智能主攻方向”“当前热点人工智能方法的优缺点”两个关键问题,从近代科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现代工程技术中的科学方法与困局、大数据与复杂数据系统、聚焦复杂数据系统的人工智能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剖析。
汪剑波介绍,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同比增长超12%,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北京市持续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在研发、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等方面已落地一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平台。未来将持续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闻库表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作为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专业标准化组织,长期致力于推动通信技术与相关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在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融合的进程中,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标准规范。呼吁各方携手合作,将标准化作为推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信通院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委托,总结了2024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进展情况,并启动2025年深度行活动升级版,推出“城市”“行业”“走进”三大深度行活动系列。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委托,发布151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
此外,大会对“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成果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对第二届大赛进行预热发布。据悉,第二届大赛将于2025年1月启动,赛事架构分为大模型创新应用、行业赋能和开放生态三大方向,已联合业界头部的单位代表设置10余赛题方向。
在成果发布环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24 人工智能产业十大关键词》。2024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新模式,中国信通院征集200余位专家意见,提炼总结出2024人工智能产业十大关键词:软硬协同的智算集群、高质量数据集、能力更强的基础模型、推理优化、具身智能、安全治理、人工智能+ 、AI for R&D、大模型应用生态、Agentic AI。
会上启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第二批合作伙伴入驻仪式,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走深拓广,加速未来产业的发展。在标准发布环节,中国信通院推出了重点面向多模态和产业应用测试的大模型基准测试体系“方升 2.0”,并联合中国电信、好未来、海尔、华为、百度、腾讯、蚂蚁集团、vivo、MiniMAX、京东方、国网山东电力、马上消费、三六零、声智科技、华晨宝马等标准参编单位发布了13项大模型系列标准。
大会发布了一系列报告成果。中国信通院发布了“2024人工智能先锋案例”《人工智能治理蓝皮书(2024 年)》,联合山东能源集团云鼎科技工业互联网发布了《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落地研究报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创新奇智发布了《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落地研究报告》。这些成果凝结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宝贵经验,充实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体系,将为人工智能与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