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AI全栈服务正从“书架”走上“货架”
  • 人民邮电报
  • 2025年4月30日 10:50

工联网消息(IItime) “AI+”是今年科技界、产业界的热门话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推动“AI+”行动,培育未来产业。“AI+”在提振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被寄予厚望。正在福州举行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AI+”依旧霸屏,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它正从“书架”走上“货架”,真正开始服务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这一点,记者在峰会期间中国移动主办的“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感受尤为明显。

中国移动围绕基础设施、落地应用、生态建设等发布了一系列升级计划,不仅有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性,也有每一个环节具体细节的可操作性,彰显其在“AI+”领域耕耘多年的底气。

系统推进“AI+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AI规模效应持续释放,呼唤基础设施架构不断升级。

此次,中国移动发布了全新升级的“九天”人工智能基座,围绕“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展开创新提质。大算力方面,推动“云计算”向“云智算”升级,以四层新型服务架构提供全新算力服务;大模型方面,面向重点行业及关键领域,实现“九天”基础大模型行业深度智能化的能力升级;大数据方面,突破智能标注、数据合成等技术瓶颈,建设跨行业跨领域融合数据集,全面促进产业数据要素融通。

总体而言,中国移动正依托“云网智算”一体化底座,将5G-A、算力网络、大模型等深度融合,努力从“连接服务商”向“智能生态构建者”跨越。

首次系统发布信息消费“新三样”

展览现场,中国移动首款仿生人形机器人“小思”吸引了众多关注。她以具身智能为核心,提供“真人级”交互体验,不仅能复刻真人面容与音色,配合语音、表情、口型、动作多模态联动,实现自然对话与情感反馈,还支持大模型知识库,对生活、专业知识进行精准解答。此外,迎宾导览机器人“灵犀”、陪伴机器人“小佳”、轮臂机器人“小智”、机器狗等丰富了中国移动智能机器人产品矩阵。

智能机器人赛道上运营商有何优势?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智算网络、基础网络以及大模型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助推“算力+网络+AI”的垂直体系在不同具身载体上深度融合,从而更高效地实现不同形态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目前,业界机器人多偏重“小脑”,运动能力开发较为成熟,中国移动依托强大的算力网络基础设施,聚焦训练机器人通用的“具身大脑”,开发自主学习、自主作业、自主出行与自主交互四大能力,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多模态数据处理、意图识别、推理决策和复杂任务拆解的效率,实现在多元场景中的精准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还展示了“网算数智安”一体化AI CAR服务体系,为车主、车企、交通治理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出AI眼镜、AI平板电脑等多款嵌入智能体的终端产品,为用户提供丰富场景的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服务。这些系统发布的信息消费“新三样”,全面覆盖“人、车、家”生活场景,将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产业创新、释放消费潜力,为扩大内需、优化产业蓄势赋能。

创新“AI能力联合舰队”生态圈

算力攻坚舰队、模型中枢舰队、场景登陆舰队……在本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中国移动携21家投资生态企业正式发布“中国移动AI能力联合舰队”。巧合的是,峰会举办地福州,也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的诞生地。一支舰队的形成,正是从“技术单点突破”向“生态协同创新”的战略跃迁。

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AI能力联合舰队”将以“1+3+N”创新阵型破浪启航——“1”是中国移动打造的核心“航母基座”,依托云计算、5G网络、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平台底座。“3”是三大专业攻坚编队,算力攻坚舰队既涵盖当前主流的GPU算力方案,又布局近存计算、存算一体等前沿技术,同时前瞻性覆盖光计算等中期技术路线,以及量子计算等远期发展方向。模型中枢舰队聚焦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重点突破多模态交互、行业知识蒸馏、轻量化部署等关键技术。场景登陆舰队锚定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九大场景,加速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N”则象征着AI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无限可能。

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指出,中国移动将进一步强化云智算的创新引领,聚力“四个重点方向”,构建涵盖算力、工具、模型、应用的“AI全栈服务”。此次发布的“联合舰队”正是依托“产业引领+资本赋能”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全栈式AI产业生态的一个新起点,一个“从技术底座到商业落地”的完整能力链条值得期待。

编 辑:刘艳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