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具身智能:以“具身之力”,重塑科技与产业生态
  • 工联网
  • 2025年3月27日 17:38

工联网消息(IItime)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方向,正逐渐成为推动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何为“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是指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其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

具身智能的起源可追溯至1950年,图灵在其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相关概念。然而,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这一构想在随后数十年里发展缓慢。1986 年,布鲁克斯从控制论角度出发,强调智能是具身化和情境化的,为具身智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整体架构由感知层、交互层、运动层组成。其最大的特质是能够以主人公的视角去自主感知物理世界,用拟人化的思维路径去学习,从而做出人类期待的行为反馈,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数据投喂。具身智能还具备理解力、交互力、规划能力等,较普通机器人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真正让具身智能走进大众视野的,是蛇年春晚舞台上身着花袄、手持花绢欢快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福兮”。这个可爱又充满活力的形象,凭借其灵动的动作和逼真的表现,瞬间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让具身智能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

如今,具身智能更是得到了国家层面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也是“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提出,2025年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政策。日前,北京发布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浙江、广东等省市也已出台支持具身智能或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规划。

在实践方面,诸多企业已经展现出了具身智能强大的应用能力。日前,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把群脑网络用于机器人执行整条生产线的工业级任务,大批机器人集体“进厂”;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其自主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能够攀爬134级阶梯、最快跑步速度可达12公里/小时,能轻松应对沟壑、高度差等复杂地形;星动纪元公司的最新款第六代人形机器人“星动STAR1”与人一起“重走”丝绸之路,并参与了奔跑穿越野外的挑战。在整个过程中,它能够自适应在戈壁、石子路、草地等复杂地形上稳定奔跑,速度达到了3.6米/秒,相当于每小时跑13公里左右。

具身智能的多元应用场景

具身智能的崛起,在多个领域都将引发革命性的变革。

在智能制造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可灵活穿梭于生产车间。例如,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第二智能制造工厂内,具身智能机器人灵活地穿梭于“魔方”存取平台,快速读取订单、精准抓取车身。据统计,引入具身智能技术后,该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超30%。此外,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在危险、恶劣的环境中作业,既能保证生产效率,又能保障工人的安全。

在医疗养老领域,具身智能可用于康复辅助、远程手术、智能护理等,减轻医护人员负担,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健康保障能力。

在居家养老领域,具身智能产品可作为家务助手,帮助老年人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任务,如清洁、购物等,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抢险救灾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可进入危险环境执行救援任务,如在地震、火灾等灾害现场寻找幸存者、搬运物资等。

在海洋作业中,具身智能设备能够进行海底探测、资源开采等工作,拓展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利用能力。

教育领域同样会因具身智能而焕然一新。具备交互能力的智能教学机器人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随着具身智能万亿元量级赛道启航,产业空间“雪球”也在越滚越大。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万亿元。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实际应用,并深度融入各类实体场景,展现出广阔的产业革新潜力。它不仅将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还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发展。然而,具身智能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核心技术的突破、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伦理安全等问题。只有克服这些挑战,才能实现具身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编 辑:刘艳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