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7月10日,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重要领域,已经形成了五个领跑,五个与欧美形成并跑的态势。不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却相对滞后。
黄奇帆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制造业,来自制造业,它本身贯穿了制造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也沟通着一产二产三产之间的协同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差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除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制造业产业运行效率和效益以外,更是新质生产力和高科技制造发展的温床、动力和土壤。据悉,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具有五大战略性功能。
首先,它是GDP的增长极,并成为世界最大的GDP板块。比如,1950年美国GDP为4300亿美元,工业占50%,农业占10%,生活性服务业占30%,生产性服务业只占10%。2024年,美国的GDP达到了29万亿美元,工业占18%,农业占2%,生活性服务业占30%,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升到50%。中国也一样,1980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10%,现在占到28%~29%,这是GDP增长中最活跃,增长最快的板块。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服务业,是制造业独角兽的动力,同时也是全世界独角兽最大的孕育板块。比如美国的股票市场70万亿美元,其中独角兽的股票市值大体上占30%,六七百个中小型的普通的独角兽,市值约5万亿美元,还有微软、苹果、高通、英伟达、亚马逊、谷歌等七个著名独角兽,市值平均在2万多亿。这些企业虽然是制造业大企业,但其并未从事制造业,而是专注于生产性服务。中国的华为也是如此,华为已发布多个品牌的产品,包括手机、电脑、5G基站、服务器、路由器、通信基站、汽车、机器人等,每个产品均有相对应的十大生产性服务业。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增长的关键。近40年,全世界服务贸易从5%提升到20%,欧洲、美国占30~40,而中国仅12%。我国每年约80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中,多为生活性服务业出口等,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少、进口多。以苹果在我国销售为例,我国每年大约支付400亿美元的利润。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还会带来产品高附加值的基础。以6000元的手机为例,各个零部件的成本最多3000元,另外的3000元则是看不见的软件、专利、知识产权或者芯片内置的各种程序等。
第五,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全要素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生产性服务业来自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等投入,在美、欧经济发展的总量中,40%~50%的增长源于全要素增长,而我国只有20%~30%。
当下,中国的经济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推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中国制造规模已经达到全世界30%以上。2010年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重要领域,已经有五个形成了领跑,五个与欧美形成了并跑的态势。“所以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等概念,现在应该是翻开了新的一页。”黄奇帆感叹道。中国已形成全球高铁、地铁、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新能源装备、电力装备生产领域的王国。此外,在生物医药,信息智能技术、芯片生产、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集中突破,与欧美实现并跑。
尽管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成就,但我国在生产性服务业上还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在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欧美已达到40%~50%,我国还处在29%左右。其次,服务贸易,全球达25%,欧美约30%~40%,而我国仅12%。再次,装备产品、工业品的产值利润率,欧美等发达国家平均达12%~15%,全球平均值约10%,中国去年制造业的投入产出率和产值利润率为7%。然后,我国独角兽比重较低,中国股市独角兽比重约10%,欧美约30%。最后,我国全要素生产力较低。
对此,黄奇帆建议,在“十五五”到2040年期间,要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此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良性的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