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构建数字化协同之网,标识助力电力产业链数据贯通
  • 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
  • 2023年10月20日 07:55

工联网消息(IItime)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已步入快车道,标识应用已覆盖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43个行业,初步形成标识解析应用体系,提炼9类应用模式,20种典型应用场景。

案例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案例行业:电力行业

当前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交互式能源设施快速发展,“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不断深化,能源消费领域正在加速变革,服务模式正在不断演变,给电网的生产、运行、管理、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如何用标识解析技术帮助电力行业全产业链工程设计、原料供应、生产制造、设备运维等各环节的数据高效汇聚与业务高效协同?本篇“案例说”带你了解工业互联网在电力行业规模化应用。

Q1、电力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和痛点是什么?

当前电力行业上下游企业近200万家,由于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不统一、边端设备智能采集及工业数据分析效率低等问题,在产品数据追溯、产业链信息协同、内外部业务贯通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严重制约了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Q2、为了解决这些痛点,如何使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

在生产环节,以项目全过程管理为主线,构建电网建设业务全流程统一、兼容编码体系,将基建业务分散的设计资料信息、施工管理信息、物资信息、设备信息等碎片化数据统一整合,实现建管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个全流程关键角色协同办公,促进电力产业上下游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实现电网建设业务数字化交付。同时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应用支撑平台,推动各类信息系统和设备数据融合共享,实现电力公司和设备厂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打造设备信息归集、设备信息共享、设备状态评估、设备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混合现实数字协同等应用场景,为信息采集、信息关联、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协同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持续提升运维工作质效。

在供应链环节,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从供应链各环节出发,梳理应用场景建设需求,基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从供应链各环节出发,梳理应用场景建设需求,基于电力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现有物资采购到设备运行阶段的数据信息基础上,进一步对上游进行信息延伸,反向追溯解析设备原材料供应、设计参数、生产制造流程、仓储配送过程,实现了供应链协同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横向连接能源产业链、装备产业链、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企业提供企业入驻、标识赋码、应用接入等服务,推动形成以国家电网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打造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提供基础资源和信息互联互通能力,助力电力行业内外部企业实现更高的管理效率、更低的运营成本、更人性化的产品服务。

在运营环节,依托电力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集成承包商资质、保险、培训、项目、工器具等信息,打造电力工程施工承包商赋能应用产品,为电力工程施工服务商提供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管理、保险管理、作业调度管理、设备材料管理等行业增值应用,持续提升工程施工承包商企业产业数字化水平,推进能源产业融通发展。

Q3使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之后带来了哪些成效

标识解析技术应用前:一是电力行业的企业之间由于协议标准不一、接口不同,数据难以跨企业在系统之间交流、共享和融合,从而形成了“数据孤岛”;二是供应商需要各自建设接口进行数据共享,存在接口重复建设的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三是电力公司和供应商需要对同一数据向不同系统反复分享,消耗计算资源,并存在数据不一致的风险;四是内外部企业间的标识编码结构不一样,同一个物料有不同的编码,导致外部企业之间和内部企业之间数据通信和解析存在困难,没有一套企业的数据标准,让外部应用来遵循。

标识解析技术应用后:

基于电力行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

1.构建设备远程运维场景,将行业内已有的管理系统、生产、试验、运维、退役等数据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数据的全过程分析、挖掘和技术监督。

2.打造物资智慧供应链场景,实现电力物资在电力设计院、供应商、物流企业、金融企业在内的物资管理生态圈中的编码对应,并进一步实现基于标识解析的跨企业、跨专业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促进物资从原材料到收货的全产业链追溯,以及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打造承包商服务场景,支持企业信息、人员信息、工器具信息及工作任务信息等数据追溯,实现从政府资质权威平台、保险机构、培训机构、承包商、总包方到发包方的数据流转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促进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信息查询和共享。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通过构建电力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解决了电力行业原料、生产、交易、运输、安装、使用、维护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汇聚与信息共享问题,支撑电力行业产业链上下游融合贯通与价值再造,实现了减少物流成本15%,减少故障损失1500万,降低能源成本10%。

编 辑:刘艳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