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近日,博鳌经安论坛“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安全生态建设”分论坛在长沙举行,吸引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业界大咖参与,也形成诸多卓有成效的应对安全风险的举措与机制,为数字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源于互联网的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信息技术服务经济,不仅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也引发原有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形态的快速转变,持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同时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和创新也推高了数字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阈值,数字经济背后的安全问题已变得尤为突出。
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我们在享受数字经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网络安全风险挑战不断增大,以网络攻击、网络窃密、软件勒索为代表的网络空间威胁和风险日益增多。以勒索软件攻击为例,2021年美国最大成品油管道运营商受到攻击被迫关闭供油网络、2022年蔚来汽车大量内部数据被破解并遭天价勒索等安全事件频频进入公众视野,造成巨大损失。这就需要我们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网络无远弗届,安全如影随形。
近年来,从网络安全法的施行到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从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进程中逐步构筑起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的“四梁八柱”,持续夯实网络安全的制度防线。同时,我国将每年9月11日至17日确定为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高校等各方力量通过论坛、研讨、展览、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活动,绷紧“意识防线”,凝聚网络安全共识。面对技术浪潮,我们还要提升技术底座,推进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创新,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安全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人民群众是网络安全依靠的关键主体,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既着眼于防风险、保安全,解决在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上的“卡脖子”问题,又要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发,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数字经济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