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产业 >> 正文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制造业数字化实现“单点突破”到“系统推进”转变
  • 中国环境
  • 2025年11月26日 09:29

工联网消息(IItime) “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五年。5年来,内蒙古紧扣战略定位,以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从“单点突破”向“系统推进”转变,从“技术应用”向“模式创新”升级,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完善政策体系,内蒙古紧紧围绕产业特色,坚持以两化融合为主线,系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先后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测评指标体系》等系列政策,明确转型思路、目标、任务及评测标准,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自治区累计安排专项资金7.8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近40亿元。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内蒙古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着力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5年来,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9.5万个,实现工业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等生产场景全覆盖。数据中心算力规模突破21.8万P,网络时延降低至20毫秒以内,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和低延迟的网络保障。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41个,覆盖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主要行业。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6个,接入企业级节点2004户,标识存量1.6亿枚,解析量7928万次,在产品质量追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多场景应用。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内蒙古坚持因业施策、分类指导,“点、线、面”协同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盟市为单位开展8条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试点,争取呼和浩特市、乌海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组织开展30多场数字化转型推进会和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活动,推动制造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售后服务各环节数字化转型。5年来,上云企业突破2万家,累计建成先进级智能工厂50个、卓越级智能工厂8个,数字化标杆企业34个。目前,全区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9.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7.1%,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8.6%,整体进入全国中游水平。

积极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内蒙古坚持引育并举,加快培育优质企业,构建产业生态,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和质量双提升。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到71家,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是2020年的7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占比突破50%。培育首版次软件产品62个,呼和浩特、包头软件产业园集聚了全区80%以上的软件企业,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此外,内蒙古统筹发展与安全,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强化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以及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着力构建工业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安全保障。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