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政策 >> 正文
敲黑板!“十五五”信息通信业这么干
  • 人民邮电报
  • 2025年10月29日 10:34

工联网消息(IItime)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受权发布,建议全文多次提及信息通信业,为信息通信业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推进服务业数智化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完善监管,推动平台经济创新和健康发展。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大力提振消费

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


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完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布局,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拓展绿色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卫生健康、旅游、农业等领域合作新空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加强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生态、核、太空、深海、极地、低空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加大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毒品犯罪等的力度。深化网络空间安全综合治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完善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夯实社会治理群众基础。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


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

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及反制能力建设,加强传统作战力量升级改造。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构建智能化军事体系。

编 辑:甄清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