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政策 >> 正文
两项国家标准立项,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
  • 工联网
  • 2025年4月15日 16:29

工联网消息(IItime) 工联网记者获悉,近日,由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相关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共同归口管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系列《第7部分:有色金属行业》、《第10部分:电力装备行业》2项国家标准正式获批立项。这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进展,对于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和电力装备行业的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具有深远意义。

以标准引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走深走实

据了解,《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 第7部分:有色金属行业》国家标准由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归口,该标准聚焦有色金属行业工艺流程复杂、工况环境苛刻、安全风险高、事故易发多发等特性,给出了有色金属行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的方法指导,可引导有色金属行业构建、完善安全生产管控体系,打造高效、优质、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 第10部分:电力装备行业》国家标准由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该标准聚焦电力装备分布广泛、涉及环节多等特点,给出了电力装备行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的方法指导,可引导电力装备行业加速“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创新应用,推动电力装备全行业安全提档升级。

这两项国家标准的立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此前,《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系列已有多个部分立项,包括总则、石化化工行业、矿山采选行业等。这些标准为不同行业企业开展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提供方法指南。

随着系列标准的不断研制和完善,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标准体系,为各行业企业打造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支撑和应用路径,以标准引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走深向实。

标准支撑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逐渐成为推动工业领域变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而标准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是统一规范,构建有序发展环境。工业互联网涉及多领域、多技术的融合,不同企业、不同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数据格式等存在差异。《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框架。这有助于消除行业内的不确定性,使得各参与方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设备接入、数据交互和系统集成,降低了集成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为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有序的环境。从产业层面来看,这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在整个工业互联网产业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避免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是引导创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标准是在对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标准的引领,企业可以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避免盲目探索,加速新技术、新方法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同时,标准也为技术成果的固化和传播提供了载体,促进了技术创新的迭代优化,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产业内的企业可以基于标准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是深化管理,促进产业融通发展。标准是连接政策和产业、政府和市场的桥梁与枢纽。对于整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相关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政府部门基于标准进行产业政策的制定和监管,引导资源向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倾斜,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此外,标准还能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配套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效率。

四是提升质量,保障行业安全发展。安全生产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系列标准针对不同行业的安全风险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数字化管理要求和方法。这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控体系,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提高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工业互联网在行业内的深入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基础。从产业角度看,这有利于提升整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工业互联网相关国家标准的获批立项,对于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这些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将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编 辑:刘艳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