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政策 >> 正文
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全国700家5G标杆工厂产能平均提升近20% 运营成本下降近15%
  • 工联网
  • 2025年5月23日 08:55

工联网消息(IItime)  5月22日,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在苏州举行。本次大会以“数智创新深化赋能 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大会汇聚各级主管部门领导、行业权威专家、领军企业和投资机构代表,共探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模式,共创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新路径。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先生发表致辞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大历史进程融合的现实途径,通过人机物的全面连接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网络的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服务体系,成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我国累计建设5G基站超过439万个,标识注册量突破6700亿,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24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1亿台套,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二是转型升级作用不断显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广泛普及,有力促进企业的提质降本增效和创新,全国700家5G标杆工厂产能平均提升近20%,运营成本下降近15%,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涌现出智能分解、智能合约等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赋质赋智产业转型的作用日益凸显。

三是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了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了41个工业大类的全覆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谢少锋指出,今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又一个崭新的十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在工业互联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维度、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跨越,成为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命题。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经济社会的运营体系,重构生产制造的全流程。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赋能融合发展。

一是要夯实工业连接的基础,推进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等功能的升级,高标准实施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的升级版,标识贯通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连接更多的工业要素资源,加速万物互联的进程。

二是要建设高质量的工业数据集,发挥好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数据集聚作用,在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一批高价值、高纯度、高可用性的工业语料库和多模态的数据级。发展数据标注产业,支持建设集数据、模型、工具、场景为一体的数据标注平台。

三是要打造工业领域的专业大模型,构建基础模型结合领域训练、场景适配的大模型落地实施路径。鼓励基础大模型向工业领域开源共享,引导企业进入工业互联网,加速工业技术经验的沉淀,对基础大模型进行定制化训练,形成一批工业领域的专用垂直大模型,加速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部署和应用。

四是要加快智能计算的建设布局,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高性能的数据中心,边缘计算节点,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算力网络,加强电力、算力、智力的协同规划,推动算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支持建立工业、智能算力共享平台,实现算力资源的灵活调度,按需分配。

五是要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数据、模型、知识、算法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加速集聚,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丰富的语料,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广阔的场景,一体化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汤立波接受采访时指出,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业网络体系正在加速升级变革。新型工业网络体系架构向着技术体系更开放、设备设施更先进、产业生态更自主方向发展。

具体而言,它的新体现在三大层面:一是具有新的五大能力特征,包括“泛在互联、确定承载、控网算融合、开放智能、安全可控”;二是形成控网算一体化协同的开放智能新架构,将新型工控分层管控模式,工业有线/工业无线等创新网联技术,端边云三级的工业算力都有机融合到新型工业网络体系架构中;三是打造开放自主的新生态,运营商、通信设备商、互联网企业等大量新势力不断加入,产业创新更活跃,也为形成开放自主的新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创造条件。

针对工信部印发的《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汤立波指出,《实施方案》准确把握“5G+工业互联网”在新型工业化全局中的定位和作用,以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为主线,以加速信息技术(IT)、通信技术(CT)、运营技术(OT)、数据技术(DT)融合为牵引,以打造5G为代表的新型工业网络体系为重点,系统部署了18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具体升级目标,很多亮点值得关注。

他举例称,例如,《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5G-A、AI等技术与工业融合创新,提出推动内嵌5G芯片模组的智能设备发展,加强工业5G终端设备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提出建设工业5G独立专网试点,加快工业5G独立专网在设施建设、应用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提出深化开展国际层面技术交流、合作和互认,加速“5G+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等扬帆出海等。

三大举措破局产业供给与成本等问题

当前,“5G+工业互联网”已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但仍存在产业供给不够、综合应用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5G-A技术加快落地、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业5G独立专网探索更加活跃,为“5G+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新机遇,“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续推进探索。

汤立波表示,《实施方案》的出台,通过三大举措进行破局。一是进一步巩固“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前期成效。二是瞄准解决当前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注重提升产业供给能力,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综合应用成本,加速“5G+工业互联网”普及。三是推动规模化发展,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矿业、制造业、港口等重点行业的广泛应用,加快规模化发展和生态构建。

瞄准产业发展真难题和新需求

谈及下一步5G+工业互联网在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还将有哪些重要工作时,汤立波坦言,下一步,中国信通院将发挥高端智库和产业平台作用,瞄准产业发展真难题和新需求,开展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深入开展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5G-A相关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工业领域融合创新。依托“5G+工业互联网”铸链计划,推动一体化5G专网设备供给部署,加速推进工业5G融合设备研发应用。

二是推进应用创新。积极推进5G-A、AI与工业领域融合应用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5G工厂建设,有序开展5G工厂评测认证,打造一批五星5G工厂。着力推动工业5G独立专网模式探索和试点工作,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创新和应用场景革新再上一个台阶。

三是加快生态建设。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测试床,编制联盟标准和技术报告等方式,汇聚产业各方形成合力。建设“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项目库和供需对接模块服务产业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和欧洲5G-ACIA等组织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场景、标准走出去,促进国际合作和互认。

编 辑:程琳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