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标识 >> 正文
“星火标识×”贯通应用案例01|标识助力陶瓷行业溯源与产业链协同管理
  • 工联网
  • 2025年9月5日 14:38

工联网消息(IItime) 数字浪潮奔涌,工业互联筑基!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为新型工业化构筑起坚实的数字底座。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引领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正加速实现政策、企业、产业链、数据的全面贯通,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迈出关键一跃。

为深挖标识应用标杆,构建贯通产品服务生态,加速标识在大行业、大领域的规模化落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启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贯通应用案例及创新产品征集工作!活动以“发现好应用,打造新标杆”为宗旨,一经启动,即获得全国百余家标识生态伙伴的热烈响应。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期,感受标识为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切实变革:

所属行业/场景:消费品工业

申报单位: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景德镇瓷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案例背景:

当前陶瓷行业正处于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失衡的关键期,市场总量持续增长与技术创新成果涌现的背后,深层矛盾日益凸显。

景德镇陶瓷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利润率低、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为破解问题赋能陶瓷产业发展,建立“景德镇制”区域品牌保护体系,对提升景德镇区域品牌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国家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假冒伪劣产品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景德镇每年查获的仿冒品达10万件以上,严重侵蚀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同时,供应链各环节则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原料供应商、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的数据系统各自独立,订单响应滞后、库存积压与原料短缺并存,造成产业协同效率很低。

具体举措:

在此背景下,中天互联科技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底座,构建“溯源管理+产业链协同”双轨并行的陶瓷行业数字化应用体系,覆盖陶瓷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供应链全流程协同。依托景德镇工业互联网标识陶瓷二级节点,实现对陶瓷产品、供应链要素的唯一标识与数据互通。

1、在溯源管理场景中,技术与业务的结合体现在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景德镇陶瓷产业长期面临“产地模糊、真伪难辨”的行业痛点,政策层面虽强调“景德镇制”区域品牌保护,但缺乏可落地的技术手段。项目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将“原产地保护”的政策要求转化为标准化的技术流程:企业需在二级节点注册并赋码,激光打标、防揭贴标等物理载体确保标识不可篡改,而二级节点的数据库则记录产品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信息。这种“赋码-注册-验证”机制,让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完成真伪核验,使“景德镇瓷”的身份认定从依赖专家经验的“模糊判断”转变为基于数据的“实证结论”。例如,某企业所生产的陶瓷产品,通过标识关联其原料(瓷土、釉料)、烧制工艺、质检报告及景德镇陶瓷行业商、协会联合颁发的专属商标印记(景德镇制陶瓷经营门店、景德镇制标识使用授权书)等信息,消费者扫码后可直观看到这些细节,既强化了品牌信任,又凸显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2、在产业链协同场景中,技术打破了陶瓷企业“小、散、乱”导致的信息壁垒。传统陶瓷行业供应链中,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的编码体系各自独立,一张采购订单可能需要人工重复录入到生产、库存等多个系统,不仅效率低下,还易出现数据误差。项目通过统一的标识编码规范,对供应商、物料、订单等全要素赋予唯一“数字身份证”,使跨企业的数据流转无需人工转换。例如,耘和瓷文化接到一笔10英寸汤盘的销售订单后,系统通过解析订单标识,自动关联库存数据:若库存不足,便触发生产计划,同时基于物料标识查询原料库存,生成采购需求并推送给供应商——这一过程中,标识成为数据流通的“通用语言”,让“产业链协同”从抽象概念落地为“数据互通-流程联动-效率提升”的具体成果。这种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不仅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更重塑了陶瓷行业的协作模式,使中小陶瓷企业能以更低成本接入数字化生态。

案例成效:

1、陶瓷产品溯源管理场景

使用标识前:

“景德镇制”区域品牌长期受假冒产品冲击,大量非本地生产的高端日用瓷、艺术瓷通过仿冒包装、工艺等方式流入市场,消费者仅凭外观难以辨别真伪,导致品牌信任度持续下滑,相关企业的高端产品销量年均增长率不足5%。同时,传统销售模式中,消费者购买后与企业缺乏持续连接,二次复购依赖线下渠道,隐性消费群体(如通过亲友推荐了解产品的潜在客户)转化率不足8%。

使用标识后:

通过“一物一码”赋码及二级节点溯源系统,实现了产品身份的唯一认证与全流程追踪,具体成效如下:

①品牌保护成效显著:消费者可通过扫码验证产品的原产地、生产企业、工艺细节等信息,未赋码或信息不符的产品被直接排除在“景德镇制”体系外。实施后,市场上假冒“景德镇瓷”的流通量较之前减少70%,品牌相关的维权纠纷下降60%,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提升50%,高端艺术瓷的年销量增长率提升至18%。

②销售引流与用户连接强化:标识关联产品详情、工艺故事及官方购买渠道,推动线下客户向线上流量转化。消费者扫码后,二次复购率从12%提升至35%,隐性消费群体通过溯源信息了解并购买产品的比例从8%增至32%,有效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流量局限。

2、产业链协同管理场景:

使用标识前:

陶瓷企业供应链各环节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采购计划依赖人工统计,与库存数据不同步,导致原料积压或短缺现象频发;生产计划与销售订单脱节,部分产品因赶工出现质量波动;仓储管理依赖纸质记录,出入库信息更新滞后,库存盘点误差率超过15%;与ERP、WMS等系统缺乏数据互通,订单追溯需人工跨环节核对,经销商及消费者对产品追溯的满意度仅为55%,整体销售量年均增长不足10%。

使用标识后:

通过标识解析技术打通供应链全链条数据壁垒,实现了采购、生产、仓储、销售的协同联动,具体成效如下:

①追溯能力与品牌形象提升:标识关联原料采购、生产工序、物流运输等全生命周期数据,消费者及经销商可实时查询产品追溯信息,解决了信息断层问题。实施后,客户对产品追溯的满意度从55%提升至73%,企业品牌的规范化管理形象显著增强,合作经销商数量增加20%。

②降本增效与销售增长:标识与企业信息化系统对接后,数据实时共享,采购计划响应速度提升40%,生产计划调整准确率提高35%,库存盘点误差率降至5%以下;销售环节的订单跟踪效率提升50%,物流配送周期缩短15%。综合带动下,陶瓷制品销售量较之前增长16%,企业运营成本降低18%,实现了“提质”与“增效”的双重突破。

总结:

景德镇作为“瓷都”,其陶瓷产业正借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实现转型升级。针对行业长期存在的仿冒品冲击正品市场、产业链数据割裂、中小作坊协同效率低下等痛点,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构建陶瓷行业溯源管理与产业链协同体系。通过对景德镇陶瓷产品赋予唯一标识,实现原产地品牌保护、全流程溯源;同时打通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壁垒,实现采购、生产、仓储、销售协同。该举措有效解决了陶瓷行业假冒伪劣、信息孤岛、协同低效等问题,提升了品牌公信力与产业整体效率,为陶瓷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编 辑:胡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