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产品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正逐渐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国际贸易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国际上,多个国家和组织积极投身产品数字护照的探索与实践。欧盟率先布局,《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已于2024年7月正式生效,为产品数字护照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欧盟电池法等行业性政策法规陆续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各行业具体实施要求。同时,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依托现有法规,面向美妆、汽车、食品等行业开展产品数字护照应用探索。
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产品数字护照(DPP)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新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发布《产品数字护照(DPP)技术发展报告(2025年)》。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报告核心观点
1. 产品数字护照呈现技术、产业与治理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创新范式
产品数字护照形成和演进并非孤立的技术创新,而是在产业发展和治理升级进程中提出的新要求。从技术维度看,它通过集成标识、物联网、区块链、可信数据空间等前沿技术,构建覆盖数据采集、标识、存证与核验的全链路闭环,是验证“产品联网”的重要场景。从产业维度看,智能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长期发展趋势,产品数字护照则是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及供应链管理(SCM)等系统的智能化演进范式,推动产品“物理实体”和“数字实体”的耦合孪生。从治理维度看,产品数字护照通过唯一标识与可信核验机制,为跨境贸易、供应链管理、碳足迹汇算、逆向物流等场景提供有力抓手,可作为赋能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工具。
2. “三层架构+双轮驱动”体系将成为产品数字护照规模化应用的实现路径
中国信通院基于国际国内产品数字护照发展形势,结合我国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研究提出“三层架构+双轮驱动”的产品数字护照实施架构,通过“全国-行业-企业”三层网络,实现不同行业、地区的产品数字护照注册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全国层面聚焦授权管理、国际互认与标识资源分配,依托国家级平台实现与欧盟等国际产品数字护照系统互联互通;行业层面聚焦具体行业及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保障产品数字护照数据建模、注册、审核及注销等管理过程;企业层面支持集成ERP、MES等工业软件实现数据汇聚整理,打造轻量化、可插拔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技术服务的支撑与认证检测的牵引作用形成“双轮驱动”,打造面向产业和市场需求的良性发展机制。
来源:中国信通院
3. 产品数字护照体系演进将交织政策经济、技术标准、产业生态三大主线
产品数字护照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经济的引导、技术标准的支撑,以及产业生态的繁荣。政策经济方面,政策牵引将成为产品数字护照全球适应和发展的关键力量,市场和经济需求将成为推动产品数字护照向各行业扩展融合的关键力量。技术标准方面,数字身份和可信数据空间将成产品数字护照数据安全可信、高效流通的有效支撑,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将成为国际标准化工作焦点。产业生态方面,随着自身产业生态逐渐形成,产品数字护照将全面赋能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逐渐形成完善的合格评定体系与技术服务能力,并通过重点行业试点的探索实践,凝练形成我国产品数字护照大规模产业推广的良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