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赋能百业|中国电信:在海洋数字化领域“掘金”
  • 工联网
  • 2024年9月11日 08:58

工联网消息(IItime)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海洋这片神秘的领域也正被席卷,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之旅。而中国电信,作为通信行业的领军巨头,在海洋数字化这片新蓝海中勇立潮头,不断挖掘数据“金矿”。

构建海洋通信网络,从近海到远洋突破‍

海洋环境就像一个喜怒无常的巨人,复杂多变,给通信保障出了一道超级难题。但中国电信偏要迎难而上,誓要打造一张覆盖广泛且稳定可靠的海洋通信网络。

在近海区域,中国电信优化现有基站布局,还用上了先进的信号增强技术,给近海海域披上了一层无缝的通信“外衣”。在我国沿海的那些渔港里,渔民们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他们可能要等到上岸才能知道渔获的价格,现在通过中国电信的网络,随时就能和家人、市场聊聊行情,渔业生产和市场的对接变得高效又顺畅,就像给渔船装上了“顺风耳”和“千里眼”。

到了远海区域,中国电信积极推进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国内外卫星运营商联手,发射和租用专用通信卫星,就像在茫茫大海上搭建起了一座无形的“通信桥梁”。想象一下,一艘远航至太平洋的货轮,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孤独地航行。但有了中国电信的卫星通信系统,船长能随时和公司总部聊聊业务、接收指令,船员们也能和家人视频通话,缓解那无尽的思乡之苦,简直就是把陆地的生活搬到了海上。

创新海洋数据服务,挖掘数据“金矿”‍

中国电信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有着深厚的“内功”,他们把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海洋领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

一方面,建起海洋大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就像是一个超级“数据大脑”,把海洋气象、水文、生态等各种数据都整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为海洋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比如说在海洋气象预报领域,这个大数据平台就像一个超级气象员,能对海量的气象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让海上作业人员能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大大降低了海上作业的风险。

另一方面,中国电信还是一位贴心的“数据裁缝”,针对不同的海洋产业,像海洋石油开采、风电等,推出了定制化的数据解决方案。以海洋石油开采为例,中国电信在钻井平台上布置了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和环境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传输到陆地的数据中心进行分析。这样一来,石油公司就能提前发现设备故障的隐患,就像给石油开采设备装上了一个“故障报警器”,不仅优化了开采流程,还提高了开采效率。

典型案例

点亮海洋智慧之光

福建这片土地,海洋资源丰富得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可在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电信福建公司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按照“一体、两核、多点”的模式组建了“福建省智慧海洋联合实验室”。在这里,开展了六大方向的研究,像海上应急防灾救助、智慧海洋牧场等,还有十九个创新课题。

就拿智慧渔业养殖新模式来说,这就像是给传统渔业养殖注入了一针“智慧疫苗”,让渔业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技术优势,为海洋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推动了智慧渔业、临港工业等产业的升级,为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守护渔民的安全卫士

在福州(连江)的海面上,中国电信像一位贴心的守护者,为3000多艘渔船加载了北斗三号船载定位终端。这些终端就像是渔船的“贴身保镖”,船舶的电池电量、倾斜状态、航行状态等关键数据,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传到连江智慧海上综合管理平台。一旦渔船出现脱离航线或者倾斜异常等危险情况,平台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精准调度周边船舶进行救援。这种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就像是给渔民的生命安全上了一道“保险锁”。

同时,中国电信还为福州、泉州等地的几千艘大中型渔船配置了天通卫星电话。遇到紧急情况时,一键报警,大大提高了险情事故的处置效率,让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5G浪潮下的渔排

在中国电信的努力下,漳州海域发生了一场“5G革命”。他们打造了全国首个2.1GHz 8T8R海面5G网络,就像在海面上拉起了一张高速的“信息蜘蛛网”,5G信号覆盖了82公里的海域,为海洋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在渔排四周,部署了RedCap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就像是渔排的“智能眼睛”,通过5G网络把画面实时传输到天翼云眼监控管理平台。渔民们就像拥有了一个“千里眼”,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渔排的情况,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实现24小时的全天候监控。

新技术浪潮中的新征程

如今,中国电信在海洋数字化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6G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中国电信准备在新的技术浪潮中开启新的征程,探索新技术在海洋通信、数据服务、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就像在一片未知的海域中寻找新的宝藏。

相信未来海洋数字化的道路将越走越宽,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编 辑:程琳琳
分享到: